博物馆是全球挖掘开采文物后,大部分自然珍贵文物藏品的安居地,也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典藏的圣地,它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壮大的轨迹,肩负着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使命。
随着发展,新时代赋予博物馆有了新的更为丰满的社会作用,它在更好保持原始使命——收藏、保护、交流、研究和展览同时,变得更具融合性、时代性、交互性和灵动性。
正如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倡导的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而,如何更好呈现博物馆的这一新时代的社会作用和新角色呢?文博设施的展陈运用和设计布局,让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搭建“传统的未来”互鉴桥梁成为可能。
博物馆如何更好保持其原始使命——收藏与保护?
千万年的沧桑变革,使文物在当今社会变得极其敏感和脆弱,而为了加强博物馆文化中枢的作用,积极加大文化开放与交流,“文物更好保护”成为博物馆重心之一。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而言,一直在强调对文物的保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物博物馆领域的法律法规、重要政策文件等。而保护文物工作也已不单单是博物馆核心单位或原来专业机构在做,如今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如文化机构展示组织、文博设施服务企业(博信文博科技)等,为博物馆陈列文物提供全方位而专业的保护技术与设施。
在博物馆展与藏中,作为文博行业的民族品牌,博信文博科技积极引领“文博设施全定制化生产模式”,通过研发专业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文博展陈空间及设施产品,可根据不同类型与质地的文物,拟定出适合文物本身陈列或储存的微环境让文物更好保存下去,使得两者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般不可分割。
博信文博科技对文物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博物馆中,只要有文物的地方,博信展柜一定是它们的守护者,它在最大限度保护专业文物珍宝的基础上,为文物提供七星级舒适的家。
作为保护文物的最后一道屏障,有的文物展柜所采用材料不具有保护文物安全的物质性能,不具备防爆、抗冲击、抗压、防切割,展柜内灯光、玻璃的安全级别达不到应有规范标准以及展柜构建的不稳定密封换气文物环境等等,这些均将给文物安全带来隐患。
【表1 博物馆文物藏品保存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标准】
【表2 博物馆文物藏品保存环境光照水平标准】
【表3 博物馆文物藏品存放环境控制质量限值】
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展览或收藏储存离不开专业文物保护展柜的辅助。博信文博专业文物保护设备,立足“安全性、美观性、展示性、精致性、隐藏性、便利性和智能性”于一体的研发维度,在“展”与“藏”的细节深处,精致考量、研发生产,融入“冷光源、无紫外线辐射专业照明系统”、“展柜微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防技术性盗窃专业锁具系统”、“人性智能APP控制系统”、“智能声光电安防报警系统”等文物展柜综合管理系统,秉承全定制化生产模式,为博物馆珍宝的保护和立体丰满文物呈现提供了无限可能。
博物馆如何更好让不同文化建立对话?
作为社会的核心文化交流机构,如今的博物馆巧妙运用定制化文物展柜设施,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融入和体现更多人文情怀和意志,促使文物藏品由秩序、严肃、刻板、狭隘的展现形态向多元化、空间交互性、轻松自由的格局转变。
以巴黎盖布朗利博物馆为例,这座宏伟的博物馆整体建筑占地约40000平米,由4栋建筑物组成,常年“关注多种文明”,分别收纳来自四大洲的300000件藏品,众多文物藏品被安放保护于多功能展墙、展柜中,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各占一个展区,展区之间都可互望,文物藏品之间静默交融,观众可在透明展柜隔断间隔的各种文明之间自由徜徉,让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创造了关联,让公众沉浸于各国古文化的熏陶之中流连忘返。
(图片来自互联网)
那一刻,文物展柜本身也成为了更具文化内涵的空间,各展陈空间流淌着非正式而轻松的交流展览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各种文化与文明间对话和交融的渴望,完美呈现今年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全球对话这一主旨,让博物馆“收纳”的世界各国文化与文明互鉴共进更进一步成为可能。正如我国领导2015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说道:“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
博物馆如何以观众为中心,发挥文物更具交互性功能?
为适应新时代现代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对文化个性化诉求,博物馆也逐渐转变自身传统角色,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已不止是收藏与科研中心,更是向文化中枢的不断转化,打造公众主要信息来源、文化交流以及接受文化熏陶、教育与传承的重要场所。
而展陈文化空间设计作为文物展品与公众沟通的媒介,倡导 “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博物馆规划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博物馆建设中注重营造与公众直接对话的展陈空间,是有利于实现文物藏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让更多公众接受博物馆并从中获益,这既实现了博物馆自主运营的目的,更利于博物馆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文物是博物馆最有价值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是博物馆展陈最为常见的展品。展陈的文物是不可改变的,而展陈的观赏要素和思想感染力是可以再生和创作的。因此,要实现对每件文物展品定位最佳陈列效果,专业文博设施全定制化运用则显得至关重要,如展墙、展柜、展台托架、照明等,根据文物、展陈空间布局需求,将传统展示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法有机结合,进行个性定制与运用,让参观者在“听、读、看、用”中多维度感受、体验文物藏品魅力,实现文物信息传播的观赏性、交互性、艺术性和价值性。
如今,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正在寻求创新发展,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是行业交流推广盛会,其旨是让人们更深刻认识博物馆。作为文博设施全定制化生产的引领者,博信文博科技,践行民族品牌使命,必将坚守“轻装修,重展陈、精致陈列”的原则,超越“展”与“藏”,为更好促进“博物馆文化中枢”的使命提供专业服务,为博物馆未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